全球仅生产了2枚!爆炸威力比原子弹大3000多倍美国至今忌惮
冷战的火种从1945年开始蔓延。当时,美国在阿拉莫戈多沙漠进行了三一试验,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原子弹爆炸,爆炸当量相当于两万吨TNT。蘑菇云升腾而起,沙漠中的土地都被高温烤焦。很快,广岛和长崎就遭遇了原子弹袭击,导致约20万人丧命,城市瞬间变成废墟。
美国因此觉得自己很强大,成了核武器的独霸者。然而,苏联怎么能坐视不理呢?他们通过精密的情报工作,早在曼哈顿计划期间就偷到了不少技术。1949年,苏联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进行试爆,成功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,当量也有两万多吨TNT。美国情报部门原本估计苏联要到1953年才可能完成原子弹试爆,结果他们提前了四年,这让华盛顿感到震惊,立刻加快了氢弹的研发步伐。
氢弹与原子弹不同,它不是通过裂变,而是通过氢原子核的聚变释放能量。由于聚变释放的能量远比裂变要大得多,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科学家加班加点进行研发。1952年,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埃尼威托克环礁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,代号艾维·麦克,爆炸当量达到10兆吨,相当于将一个岛屿完全摧毁,海水也被煮沸了。
苏联不甘示弱,1953年也进行了氢弹试验,在新地岛爆炸了乔-4,虽然威力较小,只有40万吨TNT,但技术上已经打下了基础。美苏两国就这样展开了激烈的核竞赛。1954年,美国在比基尼环礁的喝彩城堡进行氢弹试爆,原计划爆炸威力为5兆吨,结果因计算错误,实际爆炸威力竟达到了15兆吨,辐射尘埃飘散了上万平方公里。
一艘日本渔船——第五福龙丸号,意外驶入了试验区,船员们遭受了辐射病,许多人因此死亡。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轩然大波,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抗议,甚至美国大使馆前人潮涌动,国际社会也开始发出强烈的谴责。
看到美国不愿收手,苏联加速了自己的氢弹研发。1955年,苏联成功试爆了RDS-37,威力为1.6兆吨,技术水平有了更大突破。冷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,柏林危机、朝鲜战争等纷争让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剑拔弩张,核武器成了双方的“王牌”。苏联高层意识到,光有常规氢弹不够,还需要研制更强大的武器来震慑对手。
1956年,苏联启动了一个新项目,原本计划研制威力达到100兆吨的氢弹。但为了减少辐射和核尘土的扩散,后来改用了铅壳屏蔽技术,使得最终的威力降到了50兆吨,仍然相当恐怖,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威力的3000多倍。此时,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越来越激烈,美国在欧洲部署了数百枚核弹头,苏联则选择在荒凉的北极地区进行试验。新地岛,那个极其寒冷和荒无人烟的地方,成为了苏联的核试验场。
在这一阶段,美苏两国的核试验频繁,次数多到难以统计。美国在太平洋上炸了上百次,而苏联则在新地岛和塞米巴拉金斯克进行了大量试验。辐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,国际原子能机构后来评估,比基尼环礁的辐射至今依然很高,居民无法回归。苏联方面,新地岛附近的渔民也受到了影响,鱼类发生变异,生态系统出现紊乱。然而,双方都不愿退让,竞赛愈演愈烈。
1960年,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发表讲话,敲着桌子宣布要展示“库兹卡的妈妈”,世界各国纷纷猜测这是一种新型的超级武器。其实,这个名字指的就是“沙皇氢弹”。1961年,法国也加入了核俱乐部,在撒哈拉沙漠成功引爆了氢弹,这让美国意识到全球核扩散的趋势正在形成,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干预。
恰巧,苏联在此时利用美国的忙碌,重新启动了大气层试验禁令。沙皇氢弹项目也因此加速。1961年,苏联终于完成了沙皇氢弹的制造,这枚弹头重达27吨,长达8米,直径2米,必须用特制的图-95轰炸机将其投掷。
全球仅有两颗沙皇氢弹,一颗是用作实际测试的,另一颗是备用模型,用来进行拆解和研究。冷战的火势愈演愈烈,核武器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地球,没人知道下一次冲突将会如何演变。
沙皇氢弹的研制,实际上是苏联在核武竞赛中的一次豪赌。项目从1956年开始启动,代号AN602,设计团队多次修改方案。最初的设计威力为100兆吨,但过于强大的爆炸威力会造成全球范围的辐射污染,最终采用了铅层屏蔽技术,聚变部分占比达到97%,大大减少了辐射。最终,沙皇氢弹的当量定为50兆吨,但实际测试时的威力达到了58兆吨,这一数据直到1991年才解密。
沙皇氢弹的弹体结构分为三个阶段:初级裂变触发,次级聚变压缩,主级大爆炸。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,弹头内装有大量传感器,记录每一秒的反应。沙皇氢弹的制造过程在车里雅宾斯克-70工厂完成,1961年8月顺利下线。为了防止高温损坏,外部涂上了白漆。此外,备用的RDS-202氢弹则只是一个空壳模型。
投放沙皇氢弹的飞机是改装过的Tu-95V,机翼下特制的挂架能够承载重达27吨的弹头。飞行员必须将飞机飞到接近万米的高空才能将弹头投掷出去。1961年10月30日,沙皇氢弹在新地岛米秋什卡湾上空引爆,爆炸伞降后188秒,蘑菇云迅速升腾,火球的直径达到4.6公里,亮度是太阳的百万倍。蘑菇云最高升至67公里,宽度达95公里。
冲击波以超音速扩散,三次绕地球一圈,地震波的强度达到芮氏5.25级,芬兰和挪威的民众都能感受到震动。在900公里外的迪克森岛,窗户玻璃全碎,居民房屋摇晃不已。55公里内的木屋被夷为平地,钢筋混凝土建筑也裂缝严重。距离试验区170公里的地方,热浪烤伤了人的皮肤,220公里外的人们则因强烈的闪光而伤害了眼睛。试验区内,15000头实验动物全部死亡,建筑物彻底被摧毁,海水被煮沸,成群的鱼类漂浮在水面上。
这次爆炸震动了整个世界。第二天,赫鲁晓夫在苏共代表大会上宣布了这一成果,台下掌声雷动,但实际上,爆炸的具体数据一直被严格保密。美国中情局在第一时间评估出爆炸威力为57兆吨,五角大楼的地图上将新地岛圈定为重点监视区。肯尼迪总统在收到报告时眉头紧锁。美国国务院对外宣称这是“宣传噱头”,但内部的评估报告则指出,苏联的核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,欧洲的安全形